【親子共讀】共讀不只是「讀」書 父母必要知的選書要訣
HK01[親子] – 2019-08-19 書伴我行(香港)項目總監梁鳳儀女士在HK01的訪問中與大家分享進行親子共讀的正確方法,及如何選擇合適的圖書,激發小朋友的創意。 按此閱讀更多

2019年8月: Summer Camp – Sowing the Seeds of Creativity
We are pleased to offer a Special workshop by Lead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in this SUMMER! Award-winning author and UK Children’s Laureate Ms. Lauren Child will be in Hong Kong this October! BMAB trainers and Founders of the Self-Directed Child, Mr and Mrs Wolfe will guide your children through a fun and creative journey based on Lauren Child’s books, inspiring them to create their own book. All families registered for the class will receive priority booking to meet Lauren Child in person! Limited spaces and pre-registration is required. Details: Storytelling using a variety of books chosen from the new Read Aloud Collection, as well as a variety of books written by Lauren Child. Group interactive games in English that are fun, engaging, and give children practical experience with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Each child will create their own book, entitled “My Big Book of Interests.” Teacher’s will adapt to and assist with the writing and drawing of this book based on the abilities of each child. Special Offer: Each family will also receive a free one on one consultation with Mr. Wolfe and Mrs. Wolfe to giv

釋放喜「閱」
教育城電子報(04/2019): https://www.hkedcity.net/hq/edpost/ 根據最近一次「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顯示,學生越「有濃厚閱讀興趣」、「有閱讀信心」、「對閱讀課堂積極投入」,其閱讀成績亦相應越好。然而,調查結果卻反映平均閱讀水平名列前茅的香港小學生,當中僅有約三成在以上三方面表現理想。到底為何會有這個落差?我們又該如何縫合箇中缺口? 在推動閱讀的過程中,你或許有以下疑問:學生不會挑書,故要為他們揀選?學生只讀簡單的書?學生只專注插圖而忽略文字?沒有閱讀報告便無法得知學生能否讀懂?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羅嘉怡博士及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董事局主席陳芷茵女士就為我們逐一破解以上迷思,並從研究角度分享一些有效的閱讀策略。 羅博士引述習得論和學習論,指出人們主要透過兩大途徑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潛而默化地學會;通過訂立課程及學習目標,讓學生有系統地了解自己的學習表現,並循序漸進地改進。而不經意的學習效果往往更持久,遺忘的機會亦相對較低。兩位以「煲劇」為例:我們對故事情節、角色情感的印象尤其深刻,有時更不自覺地學會外語對白中的字詞,原因是我們享受其中。閱讀亦是同一道理,我們要讓學生按照個人喜好選擇書籍,在沒有壓力、興趣主導的情況下吸收知識。除了文學名著,羅博士提到漫畫亦不失為閱讀的好選擇。有些日本漫畫強調團隊精神、毅力、追求理想等正面價值觀,而覆蓋的文字量並不少,實在也是有深度、有意義的讀物。由此可見,要有效推動閱讀,為學生建立「拎起書本」的習慣是重要的起步點。 在教學層面上,羅博士直言當閱讀變成責任及考核,學生的閱讀動機可想而知。除了閱讀報告外,教師可考慮運用畫腦圖的方式,着學生勾劃出所選角色遇到的人、事、物,即使書寫的文字不多,也能評估其閱讀能力。另外,兩位建議教師可多與學生「聊書」,話題亦要投其所好,連繫其生活經驗,讓他們找到共鳴:例如與男同學討論武打招式、武俠人物的特質;與女同學傾談不同角色的感情發展等。久而久之,學生的綜合分析、組織、創意等能力便得以增強,同時可藉着閱讀不同角色的遭遇,汲取當中智慧,建立正確價值觀。 研究顯示多元化的閱讀活動能有助提升學生的閱讀成績。學校除了可善用教育局發放的「推廣閱讀津貼」豐富書藏,更重要的是營造閱讀氛圍,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設立每天15至30分鐘的晨讀或午讀時間、鼓勵學生投選心愛書籍、參與閱讀小遊戲等均是可行而有效之法。何不身體力行,與學生一起沉浸書海,釋放喜「閱」! 講座影片: https://www.dropbox.com/s/17gi13svc4u8bpl/20190408_part1.mp4?dl=0
2016-2018 雙周年報告書
為響應環保,我們並未提供雙年報的印刷本。取而代之,我們提供網上版本以供閱覽:請按此。 我們非常高興超過400間學校及社區中心已獲捐贈書伴我行的書架或書包圖書館,地點遍及全港各地區,讓150,000名兒童受惠。再次感謝各界慷慨支持書伴我行,為推動香港的親子共讀出力。 書伴我行2016年-2018年年報
「書伴我行」走入社區: 鼓勵親子共讀 推動優質兒童圖書世界
義動(第27期 – 1/2019) 不少人對於突然離開職場,感覺生活除了照顧家人外,變得無所事事。其實就算離開職場,無論是家庭主婦或剛退休人士,都可以發揮豐富的社會經驗、知識及技能,成為社會資源,參與不同的社會服務。一班「書伴我行」(Bring Me A Book)的婦女義工,就利用餘暇為小朋友及其家庭傳遞親子共讀的重要。
如何鼓勵孩子閱讀英文圖書?
親子王 (2018-12-13) By :陳東紅 Catherine Chan 書伴我行首席導師Julie Fowlkes分享鼓勵孩子閱讀英文圖書的小貼士。
《自在人生大學堂》幼兒閱讀
新城知訊台 Metro Info (26/9/2018) 主持: 陳美思 主講嘉賓: 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社區閱讀發展總監 菜姨姨 及 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義工 Karen 《自在人生大學堂》幼兒閱讀 #12 – 第二語言(英語)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