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參加了學校與「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協辦兩節的 “兒童啟蒙老師訓練工作坊”,我實踐「親子共讀」已踏入第三個年頭了,而這些日子也見証着兒子們透過「親子共讀」所帶來的進步與果效。
我有三個小寶貝, 小女兒在上年出生, 她是最幸福的一位, 因她可以從嬰兒時期就享受「親子共讀」。 小女兒8個月大的時候, 我為她讀了<<Don’t let the pigeon drive the bus>>,那是我第一次讀故事給女兒聽,她看著聽著,手舞足蹈,竟也咿啞的回應着。 女兒的表現,更叫我們不容忽視「親子共讀」。
至於二兒子,我在上一次的網誌也有分享,他以前是一位看見認字閃咭就會逃跑的小孩,現在竟是班主任口中認字很了得的學生。 又因為多看了繪本,令他懂得思考,他經常向我提問一些艱深的問題。 如:為何飛機能在漆黑的夜空飛行? 而閱讀更令我發現二兒子對太空有很大的興趣,與他一起看一本又大又厚的太空書,他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絕不會因為文字多而拒絕閱讀。 「親子共讀」不單令二兒子對文字感興趣,也令他的腦袋活起來,亦讓我更了解他,真是多重得益。
而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我的大兒子,他是一位被評估為缺乏專注力及語言能力低的小孩,所以他唸幼稚園的時候,已經接受很多訓練及治療。 起初,「親子共讀」的時間,大兒子雖然極之喜歡聽故事,但他的一雙眼睛卻不能專注於繪本上,我沒有介意或責備他,我們更經常在這狀態下進行「親子共讀」。 兩年時間過去了,大兒子能專注於繪本上的時間也漸漸增加。 現在,他可以在「親子共讀」的時間內完全專注於繪本之中。 大兒子的變化是我始料不及的,比起那些治療,「親子共讀」更能幫助他。
最後,兩年的體驗讓我感覺「親子共讀」像一個大寶藏,當我越去挖掘,我越覺它的寶貴與豐富。
Yammie Chan ,兒童啟蒙老師訓練計劃參加者(陳瑞祺喇沙小學)